问道者 | 杜一用
曾经的福建长乐首富何旗失联了。他创立的均和控股曾经是上海滩的钢贸巨头,因为造假,在政策步步收紧后崩盘了。
今年43岁的何旗是福州长乐人,均和在不少省市设有分支机构,总部所在地上海和发家之地福建在何旗的棋盘上都举足轻重。均和主营钢铁贸易,后来跨界金融,实体企业不多。
2019年何旗迎来高光时刻,上海均和和厦门均和同时进了中国民企500强,他个人财富超过80亿元,成了长乐首富。崩盘前的2024年,均和控股号称“营收达到2500亿”,上海均和在上海民企百强中排第2,厦门均和在厦门民企百强中排第2,在福建排第12。
展开剩余79%在公开信息里,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上学,17岁的何旗就被父亲塞进自家建材公司,到工地数钢筋。2000年到厦门开展业务,2003年揣着几万元闯荡上海。为了抢订单,何旗曾经在暴雨里蹲守三天三夜等客户,被淋成落汤鸡后,终于抱得订单归。
早期的何旗老老实实做钢厂代理,从韶钢、唐钢等钢厂批发钢材赚差价,在力求一吨多挣5毛钱的朴素目标中完成了原始积累。
均和本来脚踏实地,守着传统产业,利润虽然微薄,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,收益还是相当稳定的。2015年,有一家地方城投的老总向何旗抱怨:“报表太丑了,发不了债。”何旗受到启发顿时脑洞大开:“如果与地方城投成立一家合资公司,先把钢材卖给合资公司,均和再用另一家公司把钢材买回来,那均和和城投的营收不都有了吗?”
钢材的利润本来就很低,虚增的营收毛利率只有0.6%,因此需要缴交的税收几乎微不足道。就这样,几乎不费一兵一卒,简单过一下账,均和和城投的账面营收想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,有了账面营收和政府背书,发债顺理成章。
地方城投靠虚增营收发债融资,均和得到的好处更多。均和把钢材卖给合资公司,又从合资公司把钢材买回来,营收是双份。有了账面流水,均和不仅摇身一变成为“贸易巨头”混进了中国民企500强,银行授信额度也得以不断增加。
东窗事发后有媒体报道,与均和狼狈为奸以后,有一家地方城投一年时间里营收从6亿元干到了61亿元,其中有52亿元就来自于与均和的“贸易合作”。这家城投公司由此得以发行了8亿元债券。
从与地方城投的合作中尝到了务实钢贸尝不到的甜头,何旗的心一下子就膨胀了。从那以后,均和大举进军金融业,参股了九江银行、申港证券,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。
账面营收越做越多,而钢筋留在原地原封不动,只是刷数据肯定很容易露馅。何旗又发现了一个更加高明的“生态”玩法。均和有500强的体量,有大把的银行授信,还与地方城投关关特殊,2020年看到A股上市公司华夏幸福因为产业园概念股价暴涨,何旗以招商承诺换取地方市价15%-20%的产业用地,开发“均和云谷”产业园,让钢材有了去处,从而形成了“生态闭环”。
如果“贸易造假”得以延续,均和“合谋生态”的戏码就可以一直演下去。国家显然看出了类似均和的猫腻,2023年国资委着手严打“空转”“走单”虚假贸易,均和合作城投开始陆续暴雷。2024年证监会等六部委接着点名“虚假贸易”,出台“三流合一”新规,要求货物流、资金流和票据流必须匹配。
上市公司牵一发布动全身,均和85%注水贸易露出了原形。2024年11月,均和在青岛开发的产业园因为无预售证销售引发大规模维权,均和危机公开化。今年6月,随着何旗失联和离岸信托账户曝光,均和帝国彻底崩溃。
根据债市观察发布的消息,卷入均和控股的地方城投涉及17个省份,山东企业最多。发债国企截至8月份存续债券余额2971亿元,山东占比最高,浙江省居第二。
何旗一手创立起来的“贸易帝国”沦为了笑柄。
发布于:福建省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